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管学院副教授--熊小刚
发布时间:2018-01-07 浏览量:2030次 字休大小:T | T
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个人简介情况表 | |||||
姓名: | 熊小刚 | 性别: | 男 |
|
|
出生年月: | 1982年9月 |
籍贯: |
江西高安 | ||
职务/职称: | 主任助理/副教授 |
所学专业: |
行政管理 | ||
毕业院校: | 华中科技大学 | 学历/学位: | 研究生/博士 | ||
博导∕硕导任职时间: | 2013年7月任硕导 | ||||
学术带头人(骨干教师)情况: | 金牌主讲教师、优秀青年学术人才 | ||||
学术研究领域: | 区域发展管理,科技创新与政策 | ||||
学术团体与兼职: | 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、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(2013-2015)、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指导老师、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、江西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会员、江西财经大学青年联合会委员、《中国科技论坛》、《管理学报》匿名审稿专家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。 | ||||
教 学 情 况 |
|||||
|
|||||
科 研 情 况 | |||||
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课题10余项;独著及参编学术著作近10本;在《中国软科学》、《科学学研究》、《软科学》、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》、《中国科技论坛》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其中被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1篇、论点摘编1篇、篇目辑览2篇。先后为财政部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、铁道部科学技术司、江西省发改委、江西省科技厅、江西省财政厅、南昌市人民政府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、南昌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、科技社团、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。 一、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(部分) 21.南昌市科技局委托项目“南昌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”; 20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青年项目“生态文明视阈下中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驱动机理、构建策略与联动机制研究”; 19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推进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协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”(排名第二); 18.南昌市科技局委托项目“南昌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”; 17.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“中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驱动机理与实证研究”; 16.南昌市科技局委托项目“南昌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”; 15.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“十二五”(2013年)规划项目“生态约束下中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驱动机理与构建策略研究”; 14.财政部重点项目“促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财政政策研究”(排名第三); 13.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“生态约束下中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的驱动机理与实证分析”; 12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“中国中部地区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” (排名第三); 11.南昌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“优化行政层级体制,推进扁平化分类分级管理” (排名第五); 10.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“生态约束下中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研究”; 9.江西省发改委委托项目“江西行政区划调整研究” (排名第四; 8.江西省财政厅委托项目“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项目绩效评价”(排名第十); 7.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“生态约束下中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机理与对策研究”; 6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”(排名第二); 5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国家科技奖励运行绩效评价及其对策研究”(排名第二); 4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基于现代农业的农村中介组织网络构建研究”(排名第三); 3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稻作经营行为与政府扶持机制研究——以江西为例”(排名第四); 2.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政策研究课题“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的非政府奖项研究”(排名第二); 1.铁道部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“提升铁道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奖励机制研究”(排名第四); 二、独著和参编的学术著作、专业教材(部分) 10.熊小刚、廖少纲:电子政府新论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5年11月(入选江西财经大学“信毅教材大系”); 9.熊小刚: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9月(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出版资助项目,入选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,荣获江西省第十六次(2015)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); 8.李春根、杨得前、熊小刚: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,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4年5月; 7.徐顽强、熊小刚: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的非政府奖项研究,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3年3月; 6.廖少纲、熊小刚:政府采购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,2013年9月; 5.徐顽强:非营利组织管理(参编1万字),科学出版社,2013年4月; 4.徐顽强、李华君: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解析与构建(参编3万字),科学出版社,2011年3月; 3.东湖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:科技园区创新性品格——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(参编3万字),人民出版社,2010年12月; 2.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:世界主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概况(参编3万字)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0年10月; 1.教育部科技发展研究中心:中国高校科技奖励报告(2010-2011)(参编2万字)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1年6月; 三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研究报告(部分) 23.熊小刚、李胜、廖少纲、沈秋莲:关于创新驱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,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参考,2015年第11期。 22.熊小刚、李胜:“中三角”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其协同发展对策,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参考,2015年第4期。(本文得到谢茹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) 21.曾维涛、熊小刚、朱椿荣:我国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分析及其完善对策,江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5年第3期。 20.熊小刚: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热点与述评——兼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启示,科技广场,2015年第4期。 19.何植民、熊小刚、李彦娅:农村低保乱象:表现、成因及治理对策,山东行政学院学报, 2015年第2期。 18.何植民、熊小刚、李彦娅: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优化研究,云南行政学院学报,2015年第1期。 17.张仲芳、吴军民、杨道田、熊小刚:江西行政区划调整研究,江西经济分析,2014年第3期(本文得到江西省委常委王文涛的肯定性批示)。 16.熊小刚:“中三角”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,中国科技论坛,2014年第4期。 15.熊小刚: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,中国科技论坛,2013年第3期。 14.熊小刚: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的投入产出分析,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,2012年第3期。(本文被《新华文摘》2012年第10期论点摘编,荣获江西省第十五次(2013)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) 13.熊小刚、徐顽强:基于群组决策分析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,软科学,2012年第5期。 12.熊小刚: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研究,科技管理研究,2013年第10期。 11.熊小刚: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,科技与管理,2013年第1期。 10.熊小刚:科技奖励运行绩效评价研究述评,科技管理研究,2012年第18期。 9.熊小刚:国家科技进步奖研究进展及述评,科技与管理,2011年第6期。(本文被《新华文摘》2012年第3期篇目辑览) 8.熊小刚、翁贞林:“环鄱阳湖经济圈”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及评估,商业研究,2008年第6期。 7.徐顽强、蔡永强、熊小刚:区域协调发展要在可持续上发力,经济日报(理论版),2013年3月29日第15版。 6.蔡永强、熊小刚: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与评价,江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3年第3期。 5.徐顽强、熊小刚: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的发展现状、动因及趋势,中国科技论坛, 2010年第6期。(本文被《新华文摘》2010年第16期全文转载) 4.徐顽强、熊小刚、李月: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科技奖励的意愿研究,中国软科学,2010年第4期。 3.徐顽强、熊小刚: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对策,科学学研究,2010年第11期。 2.徐顽强、熊小刚:论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的互动关系,科学技术哲学研究,2010年第6期。 1.徐顽强、熊小刚:我国非政府奖项品牌化发展研究,软科学,2011年第3期。 四、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7.案例《慈善名利场:全民慈善有多远?》入选首届全国优秀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(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入库证书编号:201412520050,入库时间:2014年9月30日). 6.专著《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》荣获江西省第十六次(2015)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独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9月)。 5.论文《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的投入产出分析》荣获江西省第十五次(2013)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独著,刊登于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》2012年第3期). 4.系列论文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》荣获湖北省第八届(2013)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排名第二)。 3.专著《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解析与构建》荣获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2010-2011)二等奖(排名第四)。 2.研究报告《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》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(2012)一等奖(排名第六) 。 1.研究报告《湖北省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发展对策研究》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(2010)三等奖(排名第四) 。 |
|||||
获 奖 情 况 | |||||
1.荣获华中科技大学2008-2009学年度“优秀研究生干部”; 2.荣获华中科技大学2009-2010学年度“优秀论文奖”; 3.荣获华中科技大学2011届“优秀毕业研究生”; 4.荣获华中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“学术十杰”第一名; 5.博士论文获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资助(经费:1万元),并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论文。 6. 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度优秀工作者。 7. 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度“金牌主讲教师”。 8. 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度“优秀班主任”。 9. 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度“十大杰出青年”。 10. 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度“优秀工作者”。 11.江西财经大学第六批(2015)“优秀青年学术人才”。 |
|||||
其 它 情 况 | |||||
以上信息更新至2015年12月 | |||||
联 系 方 式 | |||||
办公电话: 个人主页: 电子邮箱:hustxxg@foxmail.com,khqihua@163.com |